在中華醫(yī)學的浩瀚星河里,鶴年堂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,熠熠生輝。自1405年醫(yī)學家、養(yǎng)生大家丁鶴年創(chuàng)立以來,歷經六百年風雨洗禮,鶴年堂始終秉持著“壽世濟人”的理念,憑借精湛的醫(yī)術和卓越的品質,成為了中醫(yī)藥界的金字招牌,承載著無數(shù)患者的健康希望。在鶴年堂的眾多瑰寶中,《三維扶正方》堪稱一絕,被譽為“千古奇方”,它以其獨特的配方和顯著的療效,在醫(yī)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要是說起鶴年堂千古奇方《三維扶正方》,它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藥方,俗話說,用藥如用兵,每味藥材都是對抗病魔的神奇武器,經巧妙配伍,才能構建起強大防線。三維扶正方,就是以精妙 “藥陣” 布局,分 “扶正氣、固正氣、排邪氣” 三大藥陣,向疾病發(fā)起總攻。而這三個藥陣的組成到成方,足足用了248 年!
鶴年回春扶正方,藥陣紛繁妙里藏。 仁心濟世稱第一,德馨萬載永流芳。
(第一藥陣)
時光荏苒,嘉靖四年(1525)有著120年歷史的鶴年堂從丁氏家族交到了曹氏家族,手中,曹氏家族的曹蒲颯任掌門人。
嘉靖二十三年,(1544)時任宰相的嚴嵩,因思慮過度,逐漸出現(xiàn)了失眠、心慌氣短,頭暈腦脹,精神疲倦等諸多的毛病。嚴嵩用了很多太醫(yī)開的藥方,效果都不明顯。便登門拜訪鶴年堂掌門人曹蒲颯, 曹蒲颯切脈,發(fā)現(xiàn)他脈稍結,而且舌暗紅,舌邊有淤點。這說明心氣不足,心脈瘀阻。大便不通,小便發(fā)黃,煩躁不安,證明體內有熱邪。內經有云,外邪不除,用藥不靈。曹蒲颯診脈過后,給他開了一劑鶴年堂的鎮(zhèn)堂之寶,扶正方(第一藥陣),扶正氣用脾腎雙雄扶本陣:能夠補腎健脾,是扶正先鋒。人參,百草之王,大補元氣,像沖鋒在前的猛將,瞬間激發(fā)人體生機。鹿角膠填精補髓,為正氣滋生提供物質基礎。肉蓯蓉與巴戟天溫補腎陽,為腎臟注入能量。白術健脾益氣,精心調養(yǎng)脾胃,使氣血化生充足。五味子收斂固澀,調節(jié)臟腑,防止正氣消耗。
這 6 味藥材組成 “脾腎雙雄扶本陣”,直抵先天、后天之本,振奮人體正氣,穩(wěn)固根基,為抵御疾病筑牢防線。曹蒲颯告訴嚴嵩,此方為上品藥配伍,無毒,長年喝,變可返老還童。結果只用了半年,嚴嵩竟然長出了黑頭發(fā),臉色紅潤,耳聰目明,健步如飛,看上去好像年輕了二十歲。無以回報的嚴嵩,看到曹蒲颯店門上的牌匾,經過上百年的風吹雨打,已破舊不堪,主動提出要為鶴年堂重寫匾額。這就是鶴年堂牌匾的來歷。
從此,嚴嵩對鶴年堂極其信任,幾十年來,他本人和家眷的用藥,一直由鶴年堂配制。包括嘉靖帝的很多宮廷秘方,也多由鶴年堂提供,直到清朝的孝莊皇后及后宮服用的白鳳丸、八寶丹、女金丹等婦科名藥,慈禧太后常用的養(yǎng)生保健酒如“桔紅酒”“佛手酒”“玫瑰酒”“茵陳酒”等,均指定由鶴年堂專門配制。
醫(yī)方圣藥韻悠長,固正奧妙美譽彰。曾隨義士驅倭患,每伴英雄守土疆。固正氣
(第二藥陣)
嘉靖四十五年,(1566)戚繼光蕩平東南沿海倭患,載譽而歸,回到北京之后,明穆宗朱載坖,聽說戚繼光因長期征戰(zhàn),身體抱恙,心系這位護國功臣,于是就欽點京城中久負盛名的鶴年堂的醫(yī)生,為戚繼光診治。
而當時鶴年堂的醫(yī)者們給戚繼光用的是八寶固元守護陣,這個藥陣能夠臟腑養(yǎng)護,固正中堅。
其中,熟地滋陰補血,營造滋養(yǎng)內環(huán)境。枸杞滋補肝腎,明目潤肺;天冬滋陰潤燥,清肺降火,二者共同滋養(yǎng)肝肺。茯苓利水滲濕、健脾寧心,清除體內水濕濁氣。山藥補脾、養(yǎng)肺、益腎,全方位滋養(yǎng)臟腑。桑椹滋陰補血、生津潤燥,維持陰陽平衡。酸棗仁養(yǎng)心補肝、寧心安神,凝聚精氣神。杜仲可以補肝腎,強筋骨,提高機體的運動能力。這 8 味藥材構成 “八寶固元守護陣”,從多方面加固養(yǎng)護正氣,守護臟腑,讓正氣扎根體內,堅不可摧。戚繼光服用不到一個半個月,就發(fā)現(xiàn),喘氣順溜了,每次呼吸都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。
從前戚繼光被咳喘病折磨得連走路都費勁,更別說上戰(zhàn)場打仗了。但經過兩個月的調理,他就能輕松地騎馬巡視營地,呼吸也變得平穩(wěn)順暢,不再像以前那樣喘個不停。而且,困擾他許久的皮膚瘙癢問題也得到了緩解,身上的瘡癤逐漸愈合,不再流膿血,皮膚也變得光滑了許多。等調養(yǎng)到半年左右,戚繼光的身體狀況更是有了明顯的改善。他不僅能夠在沙場練兵,而且體力和耐力都比以前增強了不少。即使在惡劣的環(huán)境中作戰(zhàn),他也能適應自如,不再輕易生病。
妙術仁心排邪苦,良方固本護安康。隨船遠涉西洋路,助力橫穿瀚海疆。
排邪氣(第三藥陣)
明朝時期,鄭和七下西洋,28年里坐船訪問了36個國家和地區(qū),最遠到達了東非和紅海。出發(fā)沒多久,鄭和一行人果然因為海上的風寒濕邪,得上了嚴重的風濕病,再加上到達不同國家,所處氣候也不同,有的是潮濕悶熱的熱帶雨林,有的是大風干燥的山地丘陵,還有的是白雪皚皚的冰川,很多人感染外邪一病不起。
關鍵時刻,鄭和拿出了出海前鶴年堂供奉的排邪方,分發(fā)下去用了之后,不管是感染了哪種外邪的,很快都能好轉,而且再去不同的國家,再冷 再熱 風再大 濕氣再重也沒有再犯病,在那之后的行程,鄭和一行人也都是一路順暢,無病無災。鶴年堂排邪氣用六劍驅邪破病陣:祛邪除滯,破敵利刃。其中 葫蘆巴溫腎助陽、散寒止痛,驅散體內寒邪。沙棘健脾消食、止咳祛痰、活血化瘀,全面對抗病邪。五加皮祛風濕、補肝腎、強筋骨,斬斷風濕糾纏。半枝蓮清熱解毒、化瘀利尿,清除熱毒與瘀滯。牛膝逐瘀通經、引血下行,沖破病邪阻礙。貓爪草化痰散結、解毒消腫,消除痰結腫毒。這 6 味藥材組成 “六劍驅邪破病陣”,直擊病邪要害,相互配合將其擊破排出,消除疾病隱患。
很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也認為,鄭和之所以能完成七下西洋,這個排邪藥方有不可磨滅的功勞,其實這個排邪藥方我們今天來看,就是排邪藥陣的雛形。
康業(yè)述懷
白駒過隙歲康乾,仁心濟世映長天。三維扶正陰霾散,一體培元正氣全。
(三維扶正)
流光似箭影如煙,曹氏家族共執(zhí)掌鶴年堂230年,清乾隆十九年(1754)京城名醫(yī)圣手王圣一接管鶴年堂, 其曾祖父經兩廣總督熊文燦舉薦到宮廷太醫(yī)院擔任御醫(yī),到王圣一這一代已是八代行醫(yī)。王圣一年輕時讀了六百余種萬余卷醫(yī)書,醫(yī)學理論深厚,醫(yī)術精湛。
王圣一研制配伍的“御制蟲草燕窩湯”深受乾隆喜愛。他還曾為朝廷重臣錢維城煲制滋陰補虛湯飲,助其病后康復,該湯譜配方獲乾隆獎賞。自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始,王圣一奉旨專為朝廷供奉康復調理藥膳,其家族先后為乾隆、嘉慶、道光、慈禧等皇帝、太后以及皇宮大臣供奉中醫(yī)藥養(yǎng)生調理和對癥康復。王圣一還將鶴年堂幾代人的用藥經驗結合自己的醫(yī)術將“扶正氣、固正氣、排邪氣” 三大藥陣結合在一起,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三維扶正療法。
乾隆三十八年(1773)乾隆寵臣紀曉嵐任《四庫全書》的總纂官,現(xiàn)在他的故居還在珠市口西大街上,距鶴年堂非常近。紀曉嵐雖然有才華,卻在日常飲食上很任性,主食是豬肉,很少或基本上不吃米面。豬肉雖好,但不能多吃,多吃會讓身體發(fā)虛,變胖,并容易引起胃炎,腹脹腹瀉。
紀曉嵐知道鶴年堂年代久遠、文化醇厚,因此,下朝后經常到鶴年堂,和當時的掌柜王圣一談天說地。有一次,紀曉嵐私下里告訴王掌柜,說自己因為酷愛吃豬肉,經常胃疼,胃脹,胃酸,不消化,吃不進東西,還總是嘔吐,身體也越來越瘦,問王掌柜有沒有良方。
王圣一根據(jù)紀曉嵐的癥狀,確定他得了“胃痞”。就是他的胃幾乎不會自主蠕動了,所有吃進去的食物,絕大部分都會堆積在胃里,不往下走。所以他根本吃不下東西,吃點東西就會吐出來,如果長時間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,那接下來,就是胃癱了。
當時,紀曉嵐去看的還算及時,王圣一讓他用上三維扶正療法,四個月不良癥狀就全部消失了,六個月就徹底康復了;畹82歲壽終正寢。
鶴年堂跨越六百年的時光,三維扶正方見證了歷史的變遷,承載了無數(shù)人的健康夢想。它不僅是一種藥方,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,一種精神的象征。在未來的日子里,鶴年堂將繼續(xù)秉承著“懸壺濟世、造福蒼生”的宗旨,將這一“千古奇方”發(fā)揚光大,為人類的健康事業(yè)做出更大的貢獻。讓我們一起攜手,共同感受鶴年堂三維扶正方的神奇魅力,開啟健康生活的新篇章!
(責任編輯:華康)